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汗水、太多的感动。高考的时间轴上,每个点上都浓缩着别样的人生故事。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乐动在为考生加油鼓劲的同时,也记录了学校不同年代人的“赶考”故事,晒出他们的奋斗岁月。
老三届孔宪宾的高考:
“幸运搭上恢复高考的列车”
孔宪宾,乐动建工学院退休教授。今年72岁的他,至今仍清楚记得,和其他的“老三届”(“老三届”指的是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一样,回到农村,从一个对农活一窍不通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耕田耙地、割麦插秧,无所不能。也许那时他并未想到,12年后的“高考列车”改变了他的命运。1977年,“突如其来”的恢复高考消息,让他和其他老三届兴奋不已。但当时自己的年龄超了,孔宪宾没有报名。1978年高考招生年龄、婚姻等条件放开了,孔宪宾兴奋得好几晚没睡好,但兴奋过后,孔宪宾陷入了两难:“上有八旬老母亲,下有两个不满5岁的孩子,即便是考上又怎能走得开呢?”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时的中学老师们竭力鼓励他,妻子也给予大力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孔宪宾鼓起了勇气报名参考。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没有书本,没有资料,怎么复习备考?那时既无网络,连交通都很不方便,怎么办呢?”孔宪兵说,当了解到涟水中学有完整的复习资料,他费尽周折联系上一个参加当年高考的涟水中学应届学生,经和他商量,两人错开使用复习资料。那段时间孔宪宾每天从家骑自行车到离家20多里的涟水中学去看资料。那一个月,孔宪兵像“疯了”一样读书,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以420分(满分500分)的成绩摘得了当年涟水县状元。
他被甘肃工业大学(现为兰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师资班录取,分到了工程力学782班。上了大学以后,孔宪宾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决心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到大二上学期,孔宪宾早已把吉米多维奇的4000多道高等数学习题集做了3000多道。大二下学期时,国家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很多技术资料无人翻译,分配了一些任务给甘肃工业大学,时任学校科研处处长的孙茂盛把品学兼优的孔宪宾叫去学校科技情报室帮助翻译英文资料。这对于英语底子很薄的孔宪宾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好学不服输的他,抱着英文词典一头扎进“英文科技著作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把翻译稿拿出来并被采用。从那以后,他每月便有了50元左右的翻译费,“这可比当时我们淮阴地区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工资还高!” 孔宪宾说。
大学毕业时,孔宪宾被分配到上海汽轮机厂设计科。由于他在学校有过翻译的经历,被厂总工程师办公室调去做英文翻译,负责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引进的30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汽轮机国产化工作。三年中,他一直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后因家庭原因,适逢淮阴市政府招聘技术人员,孔宪宾从上海应聘来到淮阴,主动来到新建的淮阴工专机械系,做了一名普通老师直到退休。谈到这段“选择”,孔宪宾显得很平静很知足。“我的高考是不平凡的高考。特别感谢高考恢复,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孔宪宾说,“年轻一代,你们赶上了发展前景无限美好的新时代,希望你们珍惜大好时光,明德尚学、自强不息,做无愧于新时代的人!”
80年代赶考人邹香:
“预考后才能拿到高考入场券”
邹香,乐动商学院会计学教授,是1983年的考生。回忆起37年前的高考往事,她至今仍然印象深刻。“考前填报志愿、复习迎考的励志语言、走进考场紧张的心情、老师和父母的暖心话语,似乎就在昨天。”1980年7月,邹香初二毕业。通过中考,她的成绩达到所在县的片区高中录取线。据邹香回忆:“那时初中进高中学习的同学,我们班不到30%,读高中也是很难的。”中考结束后,她迟迟接不到录取通知书,直到8月底快开学时,才接到通知读初三。于是所在县的几个乡镇原本应该读高中的同学,组成一个初三班。与其他同学一样,邹香也成了江苏省初中三年制第一届的学生。一年后,邹香又进行了第二次中考。上了高中后,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正准备走进考场的邹香,被学校通知高中还要继续再读一年。于是,他们那一届又成了江苏省高中三年制的第一届。
“要想坐在高考的教室,首先要经过所在地的统一预考。”邹香说,预考在6月份。当年的高考时间是7月7、8、9三天,预考通过率不到50%。“压力特别大,首先要通过淘汰考,也就是高考前的预考,有幸能参加高考的,也并非都能上大学。那时高校的录取率只是个位数,仅有极少数人能上大学。”虽然当时邹香的总体成绩很好,但英语还是“拖后腿”。据她介绍,因为小学至高中都是在乡下学习,真正接受系统的英语学习是从高一才开始的。那段时间,她开启了“恶补”英语的节奏,甚至连吃饭的时候都不舍得放下英语书。正是凭着肯吃苦的韧劲,邹香的英语成绩直线上升。通过过关斩将后的预考,邹香“如愿”地坐在了1983年高考的教室里,那年她19岁。
那时,填报高考志愿是在成绩公布前。因那时信息来源渠道很狭窄,填报志愿只能根据往年的录取线和自己的预考成绩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志愿填报盲目性很大。邹香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经过深思熟虑后,填报了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志愿。经过一个多月的焦急等待,邹香顺利地被苏州大学会计学专业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激动的手脚颤抖。”
经过4年大学的学习,邹香被分配到淮阴工专会计学系任教。如今的邹香,回忆起那段高考的日子依旧感慨颇多。对即将踏入考场的学子们,她说:“今天的高考,无论走进考场的门槛、录取比例还是学习的途径都宽松了很多,希望学子们努力拼搏。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待何时。拼搏过,努力过,无论结果怎样,都不后悔。”
新时代赶考人韩思宇、宋子贤:
“知识的积累与拓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韩思宇是乐动机材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她是2019年6月年参加高考的,在她看来,高考考的知识更多的是“积累与拓展”。据韩思宇介绍,在备战的日子里,老师与同学们“死磕”错题,指导大家整理、摘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归纳考点和解题方法。同时,老师还帮助推荐同类型的变式题供学生巩固练习。一页页错题活页本成了那段备考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走出考场后,回想考过的题目,韩思宇觉得高中阶段老师对知识点积累与拓展的备考策略是正确的。高中老师主张同学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人生变成“长跑”,将来可以从容地遇到更好的自己。“高考只是人生的新起点,并不能决定自己将来的命运。即便高考分数很高,也不能代表你各方面都很优秀,还有毕业后择业的一关。如何参与将来的社会竞争,还要考虑到自己喜欢哪一类工作,自己的个性特点适合做什么专业的工作,个人综合能力怎样等,都需要全面衡量。”韩思宇说。
与韩思宇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该校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宋子贤。他是2019年参加高考,备战高考的日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对知识重点逐个进行剖析,在弄懂一个知识点的同时,还要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有时为了弄清楚知识点隐含的内容,宋子贤还网络搜寻相关资料,直到“弄清楚”才罢休。“高中阶段多读书,读好书,也是备战成功的秘诀之一。现在这个时代,更多地需要拓展知识面,需要读一些书本之外的专业书。高考后,我整理出了三袋书——高三两麻袋,高一高二一麻袋。很惊讶自己在三年内居然看完了这么多的书。”宋子贤告诉记者。
如今,高考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过去了。韩思宇说,最难忘的是高考最后一节课,离下课还有十分钟,看着昔日熟悉的一张张面孔,班主任一改往日的严肃,微笑着看着我们,叮嘱考试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我们加油打气,鼓励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宋子贤说,高考前,最难忘的莫过于“散伙饭”,大家高唱着离别的歌曲,一个个登台倾诉心中所想。“那时,无论是平时老顽童般的数学老师,还是和蔼的英语老师,抑或是严厉的语文老师,眼里满是不舍。从那后,我们也成了老师口中的上一届。”
“现在我读大一,大学的课程相比高中而言,知识面很广,扩展了眼界,也调动了学习的兴趣。”韩思宇表示,她会利用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同时将尽早准备,做考研路上的赶考人。” 对于未来学习生活,宋子贤信心满满,“我将拓宽专业知识的学习面,加入学院实验室,参加各种专业型竞赛,将自己的理论转化为成果,为自己大学四年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通讯员李博澜 仲昭慧
相关链接:http://szb.hynews.net/haby/hhwb/pc/content/202007/02/content_10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