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乐动提早布局谋划,下好“新农科”建设先手棋,积极推动“新农科”建设,现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四联四双四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把学生培养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时代新农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__local/0/47/8E/015A626CCFF1BA5D785ED85059F_B8168D57_143981.png?e=.png)
“四联合”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修改完善了2010版、2014版、2017版、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一个平台、二元互动、三重层次、四大模块”的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四年不断线”和“3+1”校企协同培养方式。联合开发建设课程,设立合作课程建设专项,组建校企合作课程组,合作开展课程建设。联合建设实验实习基地,根据“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五原则联合建设实践教育基地。联合培养双师双能队伍,采用“专职与兼职结合”“引进与培养结合”“挂职与认证结合”三结合方法,通过承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示范基地、青年教师企业挂职、科技镇长团、企业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多种途径,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__local/E/D3/4C/76B904832E193D3C3BDF26E0B8A_6DBD69AD_C61BB.png?e=.png)
“四双制”助推校企教培协同。师生对接实行双向选择制度。企业、导师组与学生双向选择招募驻厂(场)实习、毕设及预备就业学生。实践教育实行双导师制度。选聘企业工程师、校内教师组成导师组进行组团式指导。师生角色实行双重身份制度,确立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工程师的身份。实行教学效果双方评价制度,由企业、学校评估学生学的效果,学生评价导师教的成效。
![](/__local/C/83/D7/0A6A5B51D3175433C272B27E570_1BE2A830_18F577.png?e=.png)
“四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统筹利用各方优质人才资源,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创新培养模式,实行人员互聘,教师入驻园区企业,企业技术骨干进讲堂,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形成各方互利共赢的人才运行保障机制。学校与企业融合,结成校企联盟,形成“厂中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设计课题来自生产实际,真题真做,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双重身份使学生加强了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补充了课内不足,实现课内与课外融合。
![](/__local/7/DA/06/2BDE5EF70CE3355162A76943BE3_0012DFF4_196DB0.png?e=.png)
多年来,持续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和“四联四双四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在实践中频传佳绩。据项目负责人陈伯清教授介绍,该校涉农专业先后获批国家卓越农林计划试点专业3个、江苏省重点类专业3个、国家一流专业和江苏省一流专业各1个;近年来,涉农专业教师和学生团队承担省级以上教改课题7项、发表教改论文60余篇,建成校企合作课程18门、教学实习示范基地9个;13个校企合作类大创项目获省级立项;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赛事获奖50余项;学生考研入学率、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近5年分别稳定在30%和98%以上;学校两次应邀在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论坛会议做大会发言,特色鲜明的新农人教学模式、改革成果和经验已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仲昭慧)
![](/__local/C/DC/35/791B7DE7AD4CCA80B95D12506C5_F2AD2360_1CBBA.jpg)
相关链接:http://jsnews.jschina.com.cn/ha/a/202104/t20210422_276891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