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三:人才培养工作这五年
供稿:新闻中心   日期:2018年12月14日 14:33  浏览量:[]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时代|系列报道三:人才培养工作这五年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守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开放办学,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完善顶层设计 凸显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章程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历次规划将教学工作列为事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科学谋划本科教学工作发展;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专题听取本科教学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教学事项;教学工作例会定期研讨、布置阶段性教学工作任务。以服务地方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导向,策应新工科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强、有创新创业精神及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深化教学改革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综合改革不断推进。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科学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专业调整动态机制,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布局。现有66个本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等8大学科门类。主动对接区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专业集群,增强专业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契合度。推动省、校两级品牌专业建设,启动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工程,着力建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开展新工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提质增效。

目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卓越农林计划”试点专业8个;拥有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0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专业建设成效明显。

人才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政、校企、校校协同培养机制,优化整合资源,深化学分制改革,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助推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与淮安市人民政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中兴学院。校企双方采用混合培养合作模式,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共同建设实践平台、共同进行质量评价,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被列为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并成功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台湾中华大学等台湾高校、在淮台企共建大陆首家台商学院,按照“两岸融合、需求引领、共建共享、永续发展”原则,采用两岸合作模式,共建精品课程、共享虚拟平台、共组教学团队,实施两岸师生交流互访,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被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时任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亲临我校视察指导。与市工商联,以及淮安规模以上企业共建淮商学院,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精品课程,共同实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共同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实训教学,同时为淮安企业提供人员培训、科技服务,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与国家农业科技园共建农垦学院,按照“战略合作、院园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原则,采用院园融合合作模式,将课堂延伸到园区,协同培养农林卓越人才,助推区域涉农产业发展。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上,统筹协调全校教育资源,组建翔宇学院,实施“翔宇优培计划”,开展技能强化培训,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高层次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分类多元、自主学习,集聚资源、协同培养,强化实践、提升能力,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原则,科学设置通识、专业大类、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和素质拓展五大课程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三个结合。

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深化以选课制、弹性学制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改革,推进“五开放、六自主”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通识课程分类教学,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意愿,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方面得到充分彰显。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确立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全受益的“四全”理念,构建了“赛训牵引、以赛带训、以训促学、赛训孕创”四维联动赛训体系,建立国家-省-校-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四级衔接机制,实施学科竞赛“一院一品”工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

强化资源建设 支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加强课程建设。按照“一项制度、三层建设”的工作思路,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优秀课程建设为重点、精品课程建设为导向,建立健全三层相互衔接的建设体系与运行机制;实施“百门校企共建课程”计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成集可视化教学平台、优质在线资源、学生自主学习于一体的课程中心。积极推进省、校重点教材建设。

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建成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践教育中心14个,其中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非博士授权高校唯一的国家级虚拟中心,同时打造了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健全体系机制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加强制度建设。围绕培养目标达成,优化各教学环节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监控、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优化保障体系。建立由“运行实施、资源配置、状态监测评价、反馈调控”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监控。构建包括学生反馈、教师评价、院部监控和学校监控的“四位一体”质量监测反馈体系。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优化本科教学内部保障体系,完善自我评价机制。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开展二级学院(部)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五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毕业生总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连续获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专业数达到66个,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覆盖8大学科门类,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获批国家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8个、省级试点专业10个,形成了国家、省、校“卓越计划”三级体系。

五年来,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举措。启动一流专业建设实施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质量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批全省同类高校首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专家现场考查,获批省品牌专业3个、省精品在线课程4门,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获批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获“创青春”国赛金奖,实现重大国赛金奖突破;获“挑战杯”国赛三等奖、全国数学建模一等奖等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3003项,学生获授权专利170件。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连续两年达20%。

我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决赛中获三等奖3项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时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志军来我校视察指导工作

吴宏鑫院士在我校承办的2015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与校领导、师生合影留念

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

学校召开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

编辑:仲昭慧 审核:侯兴祥


作者:编辑:仲昭慧 审核:

上一条:中共乐动第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下一条:我校召开第三次党代会两委报告征求意见系列座谈会

校区及地址
枚乘路校区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枚乘东路1号
北京路校区
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区北京北路89号
萧湖校区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河街1号
Copyright 乐动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苏 ICP 备:10033130号-1

苏公网安备 32080102000208号